绿色发展   共创未来
Green Development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11月14日-18日   中国 · 哈尔滨
November 14 to 18 ,2023   China,Harbi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展 会 通 告
资 讯 快 车
绿 博 会 动 态
联系方式
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地 址: 中国哈尔滨南岗区美顺街35号
电 话: +86-451-82340100
扫一扫关注我们
 
 
多点布局集中发力 护好龙江农业“芯”

HLJLBH.ORG.CN    时间:2021-03-29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日,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落下帷幕。4天里,29位院士、100多位国内外种业专家,围绕各自领域发表真知灼见,共探新时期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本次大会是种业行业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次誓师大会,也是肩负种业使命、开创未来,扬帆远航的出征大会。”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贵江表示不虚此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龙江农业科技的中坚力量,应责无旁贷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紧紧围绕国家种业发展战略需求,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会上表示,人民法院将把加大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作为重点领域,与有关部门推动,形成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更强合力。”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辉说,“这让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有信心,对企业发展更加有利。”

种业发展挑战重重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种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标志性、先导性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5%。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主要农作物自育品种种植占比87%。

“近些年,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种业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和安代表垦丰种业向大会作报告。说到“卡脖子”问题,祝和安认为,凭借多年持续研发的积累,世界种业巨头的育种基础和效率全面领先,国内种业面临育种关键技术落伍、优势种质资源匮乏、品种水平落后等三大问题。

除了这些“卡脖子”的共性问题,刘辉认为制约我省种业发展还有几个“先天不足”:一是地缘上缺乏优势,二是数据和资源积累不够,三是商业化育种体系没有完全建立。

种质资源亟待保护

在谈到未来种业创新发展时,王贵江谈到,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出要求。“十四五”规划3次提到生物育种。“目前,种质资源、科技创新、生物育种、南繁硅谷建设、企业培育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种质资源利用率低,迫切需要把种质资源保护起来,建好国家种植资源库。”他说。

垦丰种业在2010年开始建立自主研发体系:投资近4亿元,建设研发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有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科学、生命科学、未来科学、高通量植物表型鉴定“四中心”,配备国际领先仪器设备200余台套,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平台;先后从国外引进3位具有国际经验和视野的海外高端研发人才,引进多位资深育种专家,打造出一支国内领先的人才梯队;按育种流程设立专业团队,完成1个研发中心、13个区域育种站、60个生态测试站、113个试验鉴定站和两个南繁基地建设,基本完成阶段性研发基地布局;着力推进了与一些优势科研单位的高水平产学研合作,设立“垦丰基金”等多种形式合作,补强自身资源、技术和人才积累短板;坚持稳定的研发资金保障,确保育种研发工作稳定开展。

“有一流的生物技术平台,一流的人才团队,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种业创新必然会从偶然出品种到必然出品种。”刘辉对未来充满信心。

南繁基地见证种业发展

会议还没有结束,刘辉就匆匆赶到了垦丰种业南繁基地,“我们的水稻种子已经收割,正在晾晒,我去看看已经在三亚坚守了几个月的专家们。”

对于单季稻地区而言,培育一个新品种,从杂交组配到审定成功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育种周期漫长。如果结合南繁加代,育种周期一般可缩短2年以上;同时可以扩繁种子,加快参试和应用。在多数年份,可以利用海南元月份阶段性低温,进行耐冷性鉴定,这对于寒地水稻品种选育意义重大。

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村南繁试验基地,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绥玉58已经抽穗,高粱饱满的籽粒开始泛红。王贵江介绍,省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工作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从未间断,从20世纪50年代三五人的南繁育种队,到如今每年150余位长短期队员的庞大科研创新团队,从一两个研究所参与到17个分院(所)齐至,从单打独斗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三亚市、国内各农科院所的紧密合作,从最初的十几亩地到现在的崖城、荔枝沟和玉米所3个基地近800亩园区,从小麦、高粱、玉米简单的育制种到全学科十几种作物的育繁推一体化,南繁育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科研育种水平的发展。通过南繁育成的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系列品种1433个,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农科院三大主栽作物全省推广应用面积约11438.86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50%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聚力培育大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论坛上表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质,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我们要将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统筹兼顾。”王贵江说,“常规育种是品种改良的基础,生物育种是通向未来作物之路,要保持常规育种优势前提下,突出现代生物育种的创新和应用。把两种育种技术潜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来,两条技术路线系统推进,相得益彰。”

“世界种业已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育种4.0时代,需要分子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科学家与研究机构的联合攻关。对我省种业来讲,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王贵江认为,要聚力培育大品种,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新品种,保障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同时要发展北药等我省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品种的选育,以服务农业产业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

“面向‘十四五’,垦丰种业将以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改善设施装备条件、强化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水平、探索新型市场推广模式,构建和完善公司适应现代种业发展方向的研发创新体系。”祝和安说,“具体措施上,一方面重点建设和完善研发架构和平台能力,构建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的高水平、高通量、规模化作物育种研发体系,推进育种研发能力提升,加速农作物新品种研发进程。一方面以推动传统育种技术改造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紧盯种业研发创新前沿,深化产学研科企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快推动公司作物育种能力跃升。”

更多内容!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黑龙江省博览发展促进中心微新闻”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3hljlb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